您的位置:首页 >知识精选 >正文

麻风病在国内分布区(麻疯病)

摘要 关于麻风病在国内分布区,麻疯病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

关于麻风病在国内分布区,麻疯病不少朋友还不清楚,今天小二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2、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

3、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4、 什么原因引起麻风病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

5、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

6、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7、 麻风病有什么症状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

8、 (一)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

9、 (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本型发生的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

10、 (三)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

11、 (四)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

12、 (五)瘤型麻风: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

13、 (六)未定类麻风: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它类型转变。

14、 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

15、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一)。

16、 如何治疗 化学药物。

17、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18、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

19、100--200mg/日,口服。

20、 (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1、 2、免疫疗法。

22、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23、 麻风病的病理改变 由于患者对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乃有不同的组织反应。

24、据此而将麻风病变分为下述两型和两类: 1.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本型最常见,约占麻风患者的70%,因其病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故称为结核样麻风。

25、本型特点是患者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力,因此病变局限化,病灶内含菌极少甚至难以发现。

26、病变发展缓慢,传染性低。

27、主要侵犯皮肤及神经,绝少侵入内脏。

28、 (1) 皮肤:病变多发生于面、四肢、肩、背和臀部皮肤,呈境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的斑疹或中央略下陷、边缘略高起的丘疹。

29、镜下,病灶为类似结核病的肉芽肿,散在于真皮浅层,有时病灶和表皮接触。

30、肉芽肿成分主要为类上皮细胞,偶有Langhans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图1)。

31、病灶中央极少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一般不见抗酸菌。

32、因病灶多围绕真皮小神经和皮肤附件,故引起局部感觉减退和闭汗。

33、病变消退时,局部仅残留少许淋巴细胞或纤维化,最后,炎性细胞可完全消失。

34、 图1 结核样型麻风 真皮内有主由类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节状病灶,其中可见Langhans细胞,颇似结核结节,但中央无干酪样坏死 (2)周围神经:最常侵犯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多同时伴有皮肤病变,纯神经麻风而无皮肤病损者较少见。

35、神经变粗,镜下有结核样病灶及淋巴细胞浸润。

36、和皮肤病变不同的是神经的结核样病灶往往有干酪样坏死,坏死可液化形成所谓“神经脓肿”。

37、病变愈复时类上皮细胞消失,病灶纤维化,神经的质地因而变硬。

38、神经的病变除引起浅感觉障碍外,还伴有运动及营养障碍。

39、严重时出现鹰爪手(尺神经病变使掌蚓状肌麻痹,使指关节过度弯曲、掌指关节过度伸直所致)、垂腕、垂足、肌肉萎缩、足底溃疡以至指趾萎缩或吸收、消失。

40、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上述肢体改变已不复见到。

41、 2.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本型约占麻风患者的20%,因皮肤病变常隆起于皮肤表面,故称瘤型。

42、本型的特点是患者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缺陷,病灶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传染性强,除侵犯皮肤和神经外,还常侵及鼻粘膜、淋巴结、肝、脾以及睾丸。

43、病变发展较快。

44、 (1)皮肤:初起的病变为红色斑疹,以后发展为高起于皮肤的结节状病灶,结节境界不清楚,可散在或聚集成团块,常溃破形成溃疡。

45、多发生于面部、四肢及背部。

46、面部结节呈对称性,耳垂、鼻、眉弓的皮肤结节使面容改观,形成狮容(facies leontina)。

47、 镜下,病灶为由多量泡沫细胞(foamy cell)组成的肉芽肿,夹杂有少量淋巴细胞。

48、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在吞噬麻风杆菌后,麻风杆菌的脂质聚集于巨噬细胞浆内,乃使后者呈泡沫状。

49、抗酸染色可见泡沫细胞内含多量麻风杆菌,甚至聚集成堆,形成所谓麻风球(globus leprosus)。

50、病灶围绕小血管和附件,以后随病变发展而融合成片,但表皮与浸润灶之间有一层无细胞浸润的区域(图2),这是结核样型麻风所没有的。

51、由于患者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缺陷,病灶内不出现类上皮细胞,淋巴细胞也很少。

52、经治疗病变消退时,麻风杆菌数量减少,形态也由杆状变为颗粒状,泡沫细胞减少或融合成空泡,纤维组织增生。

53、最后病灶消退仅留瘢痕。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