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综合要闻 >正文

三字经解释全文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由南宋学者王应麟编撰。它以简洁的三字句形式,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知识和道德观念,包括历史朝代更替、伦理道德、教育意义等,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教材。

解释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

- 人生下来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 人的天性本来是相似的,但由于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变得大不相同。

苟不教,性乃迁。

- 如果不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善良本性可能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和专注。

昔孟母,择邻处。

- 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多次搬家选择好的邻居。

子不学,非所宜。

- 孩子如果不学习,那是不应该的。

幼而学,壮而行。

- 年幼时学习,长大后就能很好地应用所学。

玉不琢,不成器。

- 玉石不经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

人不学,不知义。

- 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理解什么是道义。

为人子,方少时。

- 作为父母的孩子,在年少的时候。

亲师友,习礼仪。

- 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规范。

香九龄,能温席。

- 东汉时期的黄香,在九岁时就能为父亲暖被窝。

孝于亲,所当执。

- 孝顺父母是每个人应该做的。

融四岁,能让梨。

- 三国时期的孔融,在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

弟于长,宜先知。

- 对待比自己年长的人要懂得尊敬。

《三字经》通过这些简单的句子,传达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