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于小康的意思民亦劳止汔于小康的解释】一、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出自《诗经·大雅·民劳》,是古代先民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描述。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辛苦劳作,希望能达到一种相对安定、富足的生活状态,即“小康”。在古代,“小康”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富裕生活,而是指基本温饱有余、社会秩序稳定的状态。
这一思想体现了古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已极大改善,但“小康”的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即追求平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大雅·民劳》 |
原文 |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 |
字面意思 | 百姓也劳累到了极点,希望可以达到小康的生活状态。 |
“民亦劳止” | 表示百姓长期辛勤劳作,生活艰辛。 |
“汔于小康” | “汔”意为“几乎”,“小康”指相对安定、富足的生活状态。 |
历史背景 | 反映周代社会对民生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现代意义 | 强调社会应关注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实现公平与稳定。 |
文化影响 | 成为后世关于民生政策的重要参考,常被用于表达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
三、结语
“民亦劳止,汔于小康”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朴素追求。它提醒我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应不断努力实现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社会形态。这种思想穿越千年,至今仍具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