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百科达人 >正文

利用考古学和古代DNA发现家养牦牛的最早证据

摘要 牦牛是喜马拉雅山的高原英雄,是少数能够在青藏高原极度寒冷、恶劣和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大型动物之一。在亚洲山区,牦牛和牦牛杂交品种是肉...

牦牛是喜马拉雅山的高原英雄,是少数能够在青藏高原极度寒冷、恶劣和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大型动物之一。在亚洲山区,牦牛和牦牛杂交品种是肉类、牛奶、运输和燃料的重要来源。然而,人们对牦牛的历史知之甚少:牦牛是何时何地被驯化的。

在 12 月 13 日发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的一项研究中,包括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考古学家在内的国际研究团队报告称考古学和遗传学证实的家养牦牛证据可以追溯到 2,500 年前,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记录。

研究人员利用来自一头雄性牦牛的古代 DNA 锁定了这一日期,这头雄性牦牛与家牛和牦牛杂交种一起生活在一个名为 Bangga 的定居点,Bangga 是青藏高原南部的一个社区,海拔约 3,750 米(12,300 英尺) )高于海平面。

“许多学者推测牦牛最早是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被驯化的,”艺术与科学学院考古学副教授刘心怡说。华盛顿大学科学系。 “这是一个消息灵通的猜测,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一点,”刘说。 “这是考古学和古代 DNA 都支持的第一个证据。”

来历不明

野牦牛曾经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现在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估计野外只剩下 7,500 至 10,000 头成年个体。

然而,驯养牦牛在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很普遍。据估计,仅亚洲高地就有 1,400 万至 1,500 万人居住。

科学家此前曾追踪过在亚洲发现的其他家养牛物种的起源。这包括主要在欧洲和亚洲温带地区发现的牛磺酸牛;印度牛或斑马牛,主要分布在印度和亚洲热带地区;以及东亚和东南亚的水牛。 “牦牛仍然是一个公开调查,”刘说。

“在邦加鉴定家养牦牛和牦牛与牦牛的杂交品种不仅对于了解牦牛这种神奇生物的起源至关重要,而且还让我们了解动物驯化途径,其中相关种群之间的基因流动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说。

跨学科方法

邦嘎是青藏高原南部最早的农牧聚落之一,也是该地区近几十年来唯一被系统发掘的丰富动物遗存遗址。由四川大学陆宏亮领导的邦嘎项目的这项工作让科学家们得以一睹3000至2000年前极高海拔地区的日常生活,为提高我们对古代喜马拉雅地区的了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邦加的发掘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探索早期牦牛、黄牛及其杂交种的历史。在这项研究中,刘和他的考古学家同事与牲畜遗传学家合作。该团队利用古代 DNA 测序以及动物考古学分析和放射性碳测量来帮助回答仅通过现场分析无法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 Bangga 的研究是 21 世纪考古学跨学科和国际合作性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刘说。

华盛顿大学校友、四川大学博士后张正伟从邦嘎采集的一万多块哺乳动物骨头入手,鉴定并整理出193块属于牛属的标本。 、斑马和牦牛,以及它们的野生祖先野牛。

研究人员随后从这些博斯样本中选择了五块保存完好的骨头,进行全基因组血统测序。测序工作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位主要研究牛驯化的顶尖遗传学家陈宁波和雷楚兆领导。

基因分析显示,只有一根古代骨头来自雄性牦牛,而其他四块骨头来自雌性牛磺酸牛。刘说,即使弄清楚这些牛是牛磺酸牛也让人感到惊讶,因为邦加靠近喜马拉雅山,并且在斑马和印度野牛的活动范围内,而邦加没有发现这些牛。相反,这些牛属于牛磺酸谱系,是从安纳托利亚通过丝绸之路和青藏高原北部引入该地区的。

额外的分析有助于澄清,雄性牦牛的骨头确实是家养的变种,而不仅仅是猎人杀并带回定居点作为食物的野牦牛的骨头。研究人员还发现了这两个物种之间杂交的证据。

把牦牛带回家

2500年前驯养牦牛的这一新发现符合人类如何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环境生活的宏大故事。例如,刘和他的同事之前记录了该地区的人们在面临充满挑战的环境时如何种植大麦。

“邦加为我们提供了了解 3000 至 2000 年前高海拔地区生活方式的独特窗口,”刘说。 “他们以集约化的方式种植大麦,为羊提供饲料和水,并消耗牛奶。所有这些资源都是作为史前粮食全球化的一部分从世界其他地区引入青藏高原的,并成为遗产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知道他们有家牦牛。”

家养牦牛的基因证实证据的发现尚未解决有关牦牛驯化的所有问题,也不一定代表驯化过程的开始。然而,它暗示了牧民将牦牛带回家的动机。

该地区的早期牧民可能面临着恶劣的条件,由于漫长的冬季和严重的暴风雪,动物迅速亡。生活在这样的条件下,一个人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密集畜栏,这将使牧民能够全年为牛群提供农业副产品和水。刘和张最近领导的动物考古和同位素工作证明了这一策略。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将牦牛的耐环境能力与牛的生产力结合起来。 “因此,即使在今天,Dzomo(雌性杂交)和 dzo(雄性)仍然是高原上最常见的种群。牛产奶多、产肉多,但适应高原环境的能力不如牦牛。”刘说。 “杂交使牛可以向高处移动,而牦牛可以向低处移动,同时它们可以生产更多的牛奶。”

该研究的合著者、华盛顿大学名誉教授、世界领先的动物驯化专家菲奥娜·马歇尔表示,这项研究引起了人们对青藏高原家养牦牛和牛磺酸牛遗传连续性的关注。在世界许多地区,早期的驯养动物被后来的品种所取代。基因组数据表明,青藏高原并没有发生这种动物更替。

刘说:“这表明早期藏族社区的成功和持久的遗产,他们在生存策略上具有国际性,在面对充满挑战的气候时具有弹性和创新性。” “Bangga 提供了此类社区的最佳范例。”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