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秦朝统治者奢侈浪费行为的批判,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难点: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的历史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段视频讲述的是什么吗?它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阿房宫赋》,一起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听清字音、停顿,并初步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懂的地方。
3. 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三)深入探究
1. 分析文章结构:明确本文由“叙”、“议”两部分组成,“叙”主要描绘了阿房宫的壮丽景象,“议”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观,然后再进行议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探讨主题思想: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借阿房宫的兴衰警示后人的意图。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阿房宫为何会成为秦王朝灭亡的一个象征?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 品味语言特色:指出文中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样的句子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富有节奏感,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阿房宫建造时的浩大工程。
(四)课堂练习
1. 背诵课文。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句话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阿房宫赋
杜牧
叙——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景象
议——表达作者观点
借古讽今
警示后人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由于时间有限,对于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探讨还不够充分,今后应适当延长授课时间或增加课外活动环节。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